真相:夏日來臨,蚊蟲漸多讓人不勝其煩。生活中確實能發(fā)現(xiàn)有的人要更討蚊子的喜歡,是像大家說的那樣因為血型嗎?
一個有趣的實驗
蚊子叮人和血型有關么?還真有科學家做過這個實驗,研究成果還發(fā)表在著名科學期刊《自然》上面。實驗過程是找來102個不同血型的人,然后讓他們把胳膊伸進裝有20只蚊子的密封箱里。10分鐘后,通過檢驗蚊子肚子里的血液的血型來判斷叮咬情況。
對100多次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O型血的人被叮次數(shù)最多,作者得出結論O型血可能最招蚊子。對于原因作者并不清楚,但推測可能由于決定血型的抗原在皮膚表面和汗液中也有分布,因此造成血型間對蚊子吸引力的差異。
這個實驗完成于上個世紀70年代,那時對于蚊子的研究還在探索中。這個好玩的實驗結果可靠么?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蚊子到底怎么決定叮咬目標的吧!
嗡嗡嗡,咬誰呢?
大家不難猜到,被蚊子叮咬肯定是由于你身上的什么東西指引它們找到了你,但你一定想不到指引蚊子的物質竟然如此之多。只要你在呼吸、出汗或是散發(fā)熱量,你的溫度,你釋放出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你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林林總總幾十種都在誘惑著蚊子,讓它們循著細微的蹤跡找到你。
在這眾多誘惑中,最重要的當數(shù)二氧化碳,這是蚊子找到你的主要線索。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蚊子的不是單純的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氣流,通過辨別氣流方向,蚊子才能鎖定目標。在野外實驗中,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捕蚊器可以比沒有添加二氧化碳的同類捕蚊器多捕捉8-45倍的蚊子。而給人戴上一個裝有堿石灰(以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面罩,可以讓他被蚊子叮咬的幾率大幅下降。雖然不同種類的蚊子之間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靠著二氧化碳它們就能找到你,如果再配合上其他主要身體氣味物質,如乳酸、丙酮和辛烯醇,尋找起目標來會更加容易。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指出,眾多驅蚊產品所含的避蚊胺(DEET)成分起作用的原理就是通過抑制蚊子感受這些線索的感受器,讓蚊子找不著北。
所以一個剛運動完大汗淋漓的人就是蚊子的最愛,大口喘氣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汗水中的化學物質都對它們有強烈的吸引力。一些二氧化碳排出量比較多的人,比如新陳代謝較普通人快的孕婦等,也可能比其他人更易被叮咬。
另外,有人經常提到深色衣服易招蚊子,也是有道理的。當蚊子找到并飛近目標后,視覺就開始起作用,甚至對蚊子最終會不會落在這個目標身上有很大影響。蚊子的視覺系統(tǒng)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最活躍,太充足的光線或者完全黑暗都非它所愛,所以反光效果較弱的黑色最吸引它們。因為這種視覺偏好,在白天,蚊子喜歡黑色的溫暖且潮濕的物體,比如你身上略帶汗水的黑色T恤。所以想躲避蚊子的話,下次出門要避免這類著裝喔!
關于蚊子的一些基礎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大致明了,可在教科書中提到了那么多吸引蚊子的因素,卻沒有提及任何血型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主要的原因可能正是目前的研究還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
血型吸蚊?眾說紛紜
讓我們回到那個有趣的實驗上吧。做這個實驗的科學家叫Wood,是一位研究瘧疾的專家。1972年她提出了蚊子叮咬與血型相關這個新穎的想法[1],設計了實驗并給出了血型抗原的解釋假說,F(xiàn)在看來這個實驗略顯簡陋,實驗設計和數(shù)據的統(tǒng)計分析都沒有考慮和排除其他影響因素的干擾,但創(chuàng)新精神可嘉。
此后,Wood又改進了她的實驗,觀測上對蚊子的著陸(landing)和吸血(blood meal)進行了區(qū)分(因為蚊子著陸在皮膚上并不一定會吸血),并且進一步考察了膚色、濕度、皮膚溫度[4]、相同血型中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5](分泌型,即血型抗原會分泌出現(xiàn)在汗水、唾液等體液中的人;非分泌型,則是汗水、唾液等體液中不含血型抗原的人。如果因為汗液中的血型抗原對蚊子確實有吸引力上的差異,那么不同血型的分泌型之間、分泌型與非分泌型之間應當會表現(xiàn)出吸引蚊子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響。結果是膚色、濕度、皮膚溫度并不影響蚊子叮咬的次數(shù),并且O型血的分泌型比O型血非分泌型、A型血的分泌型都更受蚊子青睞,與假說吻合。
只是,這些實驗都沒有考慮到諸如出汗、二氧化碳這樣重要的變量。這樣的不足在Thornton的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補充。
Thornton和他的團隊也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考察血型、出汗情況、膚色、體毛對蚊子叮咬的影響。[6] Thornton實驗的優(yōu)點是消除實驗對象呼出的二氧化碳產生的影響,在單獨考察某種影響因素時最大可能的排除其他變量的影響。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發(fā)現(xiàn)蚊子叮咬與血型存在必然聯(lián)系,膚色和體毛也同樣沒有影響,而出汗的影響則很顯著。在分泌型和非分泌型的比較實驗中,Thornton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并沒有顯著的不同。
對于這個和Wood完全不同的結論,Thornton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認為Wood得到的結果很可能受到志愿者呼出二氧化碳—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的影響而帶來誤差,并指出Wood的文章中存在兩處統(tǒng)計錯誤。
在這個話題沉寂了二十多年后,2004年日本科學家Shirai重新開始研究這個問題。[7]這次的實驗對志愿者比較人道,使用的都是被鋸了嘴的蚊子(對蚊子就不太人道了),但這樣也就混淆了著陸和吸血的情況。亮點則是針對血型抗原假說進行了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實驗。結果顯示,O型血對蚊子的吸引力除了較A型血而言有明顯優(yōu)勢,較B型和AB型則不明顯,與Wood的結果(O型血較A型和B型都有顯著優(yōu)勢)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同血型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之間并不具有統(tǒng)計上的顯著差異。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實驗則顯示,O型血的H抗原較A型血的A抗原更吸引蚊子,A抗原較B型血的B抗原更受到蚊子的喜愛,這倒是與Wood的結論類似。
但對于這樣的結果,Shirai自己也認為,即使是血型抗原實驗也無法作為蚊子對血型存在偏愛的實證,因為實際情況中抗原在人體表面分布的濃度低到蚊子偵測不到的程度。綜合來看,Shirai認為自己的研究并不能證明血型與吸引蚊子的程度有關。對Wood實驗結果與自己實驗結果的差異,Shirai推測,可能的解釋是蚊子的品種不同。
其實就血型吸引蚊子理論的主要假說—分布在汗液和表皮中的不同血型抗原吸引了蚊子—本身而言,這種抗原分布的濃度如此之低,如Shirai的研究中所說,蚊子可能偵測不到。而根據蚊子的覓食習慣,偵測并找到遠距離的目標對它們來說非常重要。目前比較明確的認識是,蚊子在尋找目標時,主要依賴的是二氧化碳、熱量以及一些揮發(fā)性的化學物質,這些線索在空氣中易于傳播的特點大大提高了它們覓食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更好的選擇。相比之下,身為糖脂的抗原不具備這個優(yōu)勢,目前也的確沒有發(fā)現(xiàn)血型抗原對蚊子有什么確切的作用。
總體來看,關于血型和蚊子叮咬的這些研究都還停留在較為粗淺的程度,并且都有著諸如樣本量不夠大、各血型人數(shù)相差巨大(可能志愿者實在很難找)、對各種變量的控制和比較存在不足等這樣那樣的問題。盡管有科學家對這個問題表現(xiàn)出興趣,但針對血型吸引蚊子的研究也還是不多,并且這些研究之間也存在諸多分歧,使得目前并不能得出不同血型的人對蚊子的吸引力不同的結論。
結論: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fā)性化學物質等因素,目前還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不同血型對蚊子的吸引力有差異。
所以,別再抱怨無力改變的血型了,注意個人衛(wèi)生、適當選擇驅蚊產品的作用更實際些呀。